当前位置:985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指导作用【精选推荐】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指导作用【精选推荐】

2022-08-03 18:00: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指导作用【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指导作用【精选推荐】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CCTV.com

  2009 年 04 月 1 5 日 1 4: 43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

 求是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 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

 ”为了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马克思主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是伴随着工人运动登上历史舞台的,这是工人阶级认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 历史使命而成为一个有觉悟的阶级的标志。

 马克思主义是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 指引人民争取解放、 建设幸福生活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 不是个别人也不是一个党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而是历史的选择、 人民的选择。

 鸦片战争以后, 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无数志士仁人前仆后继, 上下求索, 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

 各种思潮, 如改良主义、 社会达尔文主义、 唯意志论、 无政府主义、 实用主义、 民粹主义、 工团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等, 都先后在我国流行过、 尝试过, 但它们都失败了, 成了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只有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深深扎根, 引领中华民族走上了光明之路。

 包括毛泽东、 邓小平在内的我们党的许多早期革命家, 最初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而是真诚的爱国主义者。

 目睹国难当头、 民不聊生的惨状, 在他们头脑中首先产生的是救国救民的意识。

 他们接触、 研究过各种各样的主义, 最后认定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够救中国。

 各民主党派、 无党派的许多进步人士, 他们之所以能同我们党肝胆相照、 精诚合作, 就是因为他们有与我们党相近甚至相同的救国救民的思想起点, 他们也是经过复杂的探索过程以后才信服马克思主义的。

 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 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推翻了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建立了新中国,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实现了拨乱反正和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伟大成就。

 我国革命、 建设、 改革的历史充分证明, 没有马克思主义, 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新发展, 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 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否则, 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 就会归于失败。

 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正如马克思指出的:

 “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这就是说, 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 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2 版第 1 卷第 98 页)

 不仅社会主义国家, 而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政治统治, 都要竭力维护和发展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

 有人认为, 当代西方国家不强调统一的指导思想, 没有起主导作用的意识形态。

 这是不对的。

 资本主义的历史表明, 极端个人主义始终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

 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 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核心的生产关系。

 作为这种社会关系的反映,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必然要以极端个人主义为核心内

 容。

 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 极端个人主义渗透和体现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领域, 形成了一个无孔不入、 无所不在、 盘根错节、 根深蒂固的价值体系。

 这种价值体系不仅有力维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统治, 而且成为资本主义在世界上推行霸权的重要工具。

 作为科学的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反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超党性”的虚伪态度, 它公开申明自己是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服务的, 明确宣布要把消灭一切剥削制度、 最终解放全人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纵观人类历史, 尽管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的理论、 学说, 但没有一种理论能与马克思主义相媲美,没有一种理论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对改变世界面貌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

 尽管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 不断遭受各种诽谤、 攻击、 谩骂, 但马克思主义真理如燧石一样, 越敲击越放出耀眼的光芒。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人民民主的政权性质, 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决定了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只能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指引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 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仍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我国的发展壮大, 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我们与其进行渗透与反渗透、 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将是长期的、 复杂的, 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

 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 如果我们放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就是自陷困境、 自毁长城。

 指导思想多元化的实质是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有人认为, 多元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 应该放弃所谓的“正统”及一元化观念; 有人提出, 应该消解、 废除“国家意识形态”或“国家哲学”, 宣布“马克思主义只是诸多学说中的一种”, 马克思主义不应占主导地位; 还有人把马克思主义分割为所谓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和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 认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文化、 思想方法和社会科学有它的地位”, 但马克思主义不是意识形态。

 近来, 有人把西方一些国家的民主、 宪政观念鼓吹为所谓“普世价值”, 主张中国应把这些“普世价值”确立为指导思想, 与国际接轨,其实是与西方制度模式接轨。

 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挑战。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有多少种所有制、 有多少个阶级, 就有多少种反映这些所有制和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

 从这个意义上说, 意识形态不可能只有一种, 而是多种, 不是单数, 而是复数。

 但是, 这是就人类历史长河和世界范围而言的, 具体到一个国家的一定时期来说, 尽管也可能存在多种意识形态, 但各意识形态的地位并不是平等的。

 在任何社会, 有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就有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关系。

 在阶级社会, 一定的物质关系表现为一定的阶级关系, 而阶级之间的关系又决定着阶级之间的思想关系。

 因此, 总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

 用意识形态的“复数性存在”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没有什么理论根据。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并不是只有一种文明、 一种社会制度、 一种发展模式、 一种价值观念; 每一个民族、 国家的文化也是多样的。

 孟子说过:

 “夫物之不齐, 物之性也。

 ”不齐、 多样是事物充满活力的表现和动力。

 从根本意义上说, 文化的多样性是由人的文化需要的多样性决定的, 不仅人与人的需要不同, 而且每一个人的需求也是多样的。

 满足不同层次、 不同方面的文化需求当然就需要多种多样的文化形态。

 党中央提出的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任务, 也正是为建设一种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文化需求的多样文化。

 但是, 各种各样的文化并不是平分秋色的, 必然有主有次, 必然是主旋律与多样化的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旋律, 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 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有了这个主旋律, 就能保证我国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我国文化始终沿着进步的方向前进; 有了这个主旋律, 才能保证文化的多样化, 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有了这个主旋律, 即使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一些杂音和噪音, 我们也可以掌握主动权, 做到“任凭风浪起, 稳坐钓鱼船”。

 看来,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与发展丰富多彩的文化、 与社会思潮的多样化并不矛盾, 不仅不矛盾, 而且根本一致。

 这就要求我们妥善处理好指导思想一元化与社会思想意识多样化的关系。

 列宁说:

 “哲学史和社会科学史都十分清楚地表明:

 马克思主义同‘宗派主义’毫无

 相似之处, 它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 僵化不变的学说。

 ”(《列宁选集》 第3 版第 2 卷第 309 页)

 由此可见, 处理好指导思想一元化与社会思想意识多样化的关系, 不仅可以防止思想僵化, 而且可以防止各种腐朽和错误思潮的泛滥, 从而在思想文化领域真正形成一种既有统一意志又生动活泼的和谐局面。

 指导思想多元化论者的一个主要观点, 就是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会妨碍发展民主。

 这是极其荒谬的。

 事实上, 马克思主义者从来都是民主的积极倡导者和真诚的实践者。

 我们党始终把追求人民民主作为革命和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政治目标。

 民主从来都是具体的、 相对的, 而不是抽象的、 绝对的, 总是与一定阶级的思想、 一定国家的制度相联系。

 抽掉民主的社会内容特别是阶级内容而当作抽象的信条, 是剥夺大多数人的民主、 实行少数人特权的政治势力惯常玩弄的思想游戏。

 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是多数人的民主, 而不是少数人的民主。

 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的理论, 揭示了民主建设的规律, 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民主愿望, 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指明了方向。

 那种不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民主, 不要党的领导的民主,决不是广大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民主, 因为那样的民主, 最终必然要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解体。

 而社会主义制度一旦解体, 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及其他一切权利都将付诸东流。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当前, 我国改革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机遇前所未有, 挑战也前所未有, 这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实践表明, 形势越是复杂, 社会越是多样化, 就越需要在根本问题上统一思想、 凝聚共识。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必须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动力。

 我们坚持的马克思主义, 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只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 教育人民, 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 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 揭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本质和规律, 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只有在与实践的结合中、 在指导实践发展的同时而又不断发展自身中, 才能真正实现。对我们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 马克思主义一定不能丢, 永远不能丢, 丢了就失去党魂、 丧失根本,但这绝不是要我们死抱着马克思主义的片言只语或个别结论不放。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 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 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 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 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坚持马克思主义, 到头来必然要葬送马克思主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必须始终坚持重在建设, 妥善处理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

 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 不能缺位、 不能含糊, 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

 同时要坚持既尊重差异、 包容多样, 努力在多元中立主导、 在多样中谋共识, 在最大限度扩大共识上取得最佳社会效果。

 正确区分学术问题、 思想认识问题和政治问题,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在什么范围发生就在什么范围解决, 无论处理什么问题, 都要有利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要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自觉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 密切关注社会思想动态和文化发展趋势, 着力提高驾驭意识形态复杂局面、 引导社会思潮的能力, 提高建设大众媒体、 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

 胡锦涛同志强调:

 “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 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才能更好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

 ”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坚持和发展了...

推荐访问: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指导作用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作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985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B2-2009076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