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85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4三公经费整改措施10篇

2024三公经费整改措施10篇

2023-12-10 08:48:01

三公经费整改措施“三公经费”清理整改和建立长效机制的工作情况汇报米积台小学在“三公经费”清理整改和建立长效机制的工作中,认真落实松滋市教育局松教函【2014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公经费整改措施10篇,供大家参考。

三公经费整改措施10篇

三公经费整改措施篇1

“三公经费”清理整改和建立长效机制的工作情况汇报

米积台小学在“三公经费”清理整改和建立长效机制的工作中,认真落实松滋市教育局松教函【2014】48号文件精神,组建了由工会主席和三名教职工代表组成的工作专班,对我校2014年财务和伙食帐中的“三公经费”进行全面清理审计,并对清理审计出的问题进行整改,着力构建加强财务监管的长效机制。现就我校清理整改工作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沙道观镇米积台小学共有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75人,期中住宿生145人,走读生230人,在岗公办教师23人,在职不在岗6人,退休教师22人,学校占地面积8336㎡,固定资产135万元。

二、“三公”经费清理数据

1.2014年“三公”经费预算数为:招待费3000元,交通费2014元,会议费5000元。

2、 2014年“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数为:招待费2760元,交通费1990元

3、 2014年“三公”经费预算数为:招待费3500元,交通费5000元,会议费5000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市场物价上涨较快,学校来客较多,上级对我校“三公”经费支出总额控制过紧,致学校支出压力较大。

四、整改措施

1、在“三公经费”清理公开工作中,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认真向教职工解释清楚。2、以本次清理公开为契机,建立完善的民主理财机制。学校财务帐季清季查季公开,学校伙食帐月清月查月公开,教代会参与大额开支的审批签字,从源头上控制“三公经费”的支出。

沙道观镇米积台小学

2014年5月24日

三公经费整改措施篇2

“三公”经费,是指政府部门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和因公出国(境)三项经费。近年来,“三公消费”中存在的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出国旅游等问题,引起了纳税人的强烈质疑,受到了社会广泛批评。虽然各级党委、政府在控制“三公经费”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然而,“三公经费”尤如一匹脱缰的野马,无法控制。

XX镇三公经费超支整改措施

XX镇认真贯彻执行省、市、区有关落实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规定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创新工作举措,加大工作力度,重点加强对因公外出学习考察、公务用车购置及公务接待费用的控制和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细化工作要求

针对镇“三公”费用管理实际情况,出台了《伙牌镇落实厉行节约、规范“三公”费用管理若干规定的通知》,重点对车辆购置运行、公务招待、公款外出参观学习和考察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明确各单位主要领导是“三公”费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同时,将“三公”费用管理工作纳入年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对超支的单位严格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票否决”。

二是实行适时监控

坚持月例会分析制度。每月初,纪委、财政等部门有关人员定期召开“三公”费用指标分析会,重点对上月全镇“三公”费用支出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超支数额不太大的单位进行预警提醒,对超支过大的单位下发 “三公”费用停报通知书,并对单位主要领导进行预警提醒。

三是强化监督检查

实行定期检查。每月对1至3个村、2至4个镇直单位“三公”费用的支出、审核、公开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在全镇范围内进行通报;开展随机抽查。根据平时掌握情况,对部分单位“三公”费用支出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对在检查中违反有关规定的视情节给予相应的责任追究;落实动态监管。将各单位“三公”费用管理工作纳入综合监督检查范围,作为一项常态化监督检查内容。

四是严格责任追究

注重平时落实。在监督检查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坚持每季度向镇委党委会报告一次全镇各单位“三公”费用支出情况,重点对超支的单位在党委会上进行公开。

XX县三公经费超支整改措施

一是细化工作要求

明确各单位主管财务主要领导为“三公”经费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同时,将“三公”经费管理工作纳入年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对全年“三公”经费超支的单位,严格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年度目标考核“一票否决”,“三公经费”超出控制指标的单位年终不进行评先评优。

二是量化控制指标

对全县各单位“三公”经费进行分季度定量控制,每季度考核各单位“三公”经费支出指标,年底考核全年控制指标。

三是实行适时监控

坚持每季度通报制度,每季度末,由县纪委、财政局、审计局等单位有关人员对上季度各单位“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进行统计核实,对超支的单位进行预警提醒,对超支过大的单位下发 “三公”经费预警通知书,并对单位主要领导进行预警谈话。

四是实施预算控制

年初将各单位公用经费指标预留20%,第三季度末“三公”经费仍然超出控制指标的,扣减年初预留20%公用经费指标;年终对“三公”经费超出全年控制指标的单位,按照超出控制指标幅度在下一年度预算安排中相应扣减单位公用经费。

五是强化监督检查

采取随机抽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办法。每年选择部分单位对“三公”经费的支出情况进行抽查,对重点单位“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并将各单位“三公”费用管理工作纳入财政综合监督检查和审计范围,作为一项常态化监督检查内容在各类财政监督检查报告和审计报告中予以反映。

六是严格责任追究

在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对“三公”经费超支的单位,由县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该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会,反馈存在问题,责令其写出整改方案和书面检查,并在全县范围内通报。

一、当前“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公车配备、使用失控。我国现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编制管理、标准控制、按需配给、单位所有的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的缺陷越来越明显:

(1)超编超标配车现象严重。虽然有关部门制订了党政机关小汽车数量配置及编制管理规定,但公车配置政策门坎太低、基本是按领导人头数配备,导致车辆编制核定控制不严,实际配置或使用的车辆大于编制数。据国家财政部统计,全国超编配车率达50%以上。对未批准购置车辆单位,有的借下属或管辖到的企业之名买车,或长期固定“租车”、租“高档车”。而且购车标准基本上都从“上限”,导致公务用车购置成本剧增,公车已经俨然成为领导干部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2)公车使用成本太高。据调查,一些单位一辆公车一年仅维修费用就高达10万元以上,制度规定的不严格,有效监管的缺位和庞大的司机队伍,致使公车在采购、维护和运行等各方面都存在着比社会车辆高4~5倍的成本。更有少数领导,还把“莫须有”的经费塞进修理费报销,隐性浪费极为严重。

(3)公车私用极为严重。据国家发改委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有三个“三分之一”,即车辆公用三分之一,领导及家属私用三分之一,司机使用三分之一。中央乃至地方新闻媒体曾多次曝光公车接送孩子上学,造成学校门口大塞车,以及婚丧嫁娶公车成龙的现象。

二是公务接待虚实不分。近年来,公务接待费的迅猛增长,虽有物价上涨的客观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接待规格提高、借招商引资之名大吃大喝大旅游、不该请的乱请、将送礼费用往里塞等人为原因,具体表现在:

(1)公款吃喝费用多。“接待就是生产力”已成为一些地方的座右铭,接待规格一年高于一年,“一包烟一月粮,一瓶酒一头猪,一顿饭一头牛”已是普遍现象,一餐饭千儿八百还算是节俭的。

(2)公款吃喝名目多。“革命就是请客吃饭”,也成了一些人民“公仆”的口头禅。上级来人检查考核,要吃吃喝喝搞好接待;向领导请示汇报工作,要吃吃喝喝聊表敬意;到上级争取项目资金,要吃吃喝喝搞好协调;兄弟单位前来“学习取经”,要吃吃喝喝尽地主之谊;出门在外招商引资,要吃吃喝喝表现诚意。此外,接风宴、送别席、庆典酒、会议餐、工作餐更是“家常便饭”,“应”吃尽吃。

(3)公款吃喝猫腻多。“公款吃喝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更有甚者把诸如送礼、协调、高消费娱乐活动等见不得阳光的费用都以餐费名义报销,借公务接待之名,行以权谋私之实,垒高了公务接待费用数字。

三是公费旅游屡禁不止。近年来,随着出国审批制度的不断完善,明目张胆的利用公费出国(境)旅游已不多见,但是,假借学习、培训、会议、考察等名义,而无实际内容、无明确任务的出国(境)考察则是举不胜举。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伪造邀请函、会议通知等进行出国(境)旅游。业内甚至发明了专门的术语,把真的邀请函叫做签证函,假的邀请函叫做报批函,专为应付国内因公出国(境)考察管理规定而生。

(2)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学习考察的名义或跨越行程路线进行旅游观光。为了报账方便,授意旅行社做两份行程单,一份按照“考察”的行程设计,另一份按实际“旅游”线路安排,内容自然是游山玩水,欣赏异国风光。

(3)变相公费出国旅游还给一些官员创造了转移财产,甚至潜逃国外的机会。从出国(境)经费支出看,中央机关的多、省级次之、市县较少,呈倒金字塔之状。

二、“三公”经费居高不下的成因分析

“三公经费”的失控,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从我市各地调查情况来看,主要原因有:

1、思想认识不足,特权意识根深蒂固。相当一部分领导法制观念淡薄、官本位思想严重,对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旅游等问题重视不够,存在“不贪不占,吃喝无罪”的错误观念,认为公家的钱只要没落入自己腰包,吃了喝了用了无关紧要,这是“三公”消费过高的基础性顽症。

2、行政体制改革失效,支出基数水涨船高。30多年来,我国也进行了一次次机构精简,但每次均陷入“精简―臃肿―再精简―再臃肿”的怪圈,各单位都在健全体制的幌子下,争机构、争编制、争人员。结果是,机构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人员不是减了,而是增了,“庙多、僧多、粥自然得多煮点”,膨大的支出基数,造成行政成本居高。由此,压缩“三公”经费实属“巧妇难为”,这是“三公”经费治理的体制性障碍。

3、高层决心不大,治理措施蜻蜓点水。“三公”消费的受益者往往又是“三公”消费的管理者、政策的制订者,改革公务消费就等于革他们自己的命。因此,制订出的政策不关痛痒,有的过于笼统,没有操作性,有的漏洞较多,不具科学性,很少触动其根本利益。如:我国的公车改革始于1993年,公车治理近18年,却日益艰难,部分地区存在越治越多、越治越超标的趋势,有的甚至演变为变相提高地方领导收入的手段。2009年,媒体曝光的“辽阳市弓长岭区书记、区长一年享受8万元车补待遇”等之类的怪状便是明证,这是三公消费治理难有实质性突破的根本原因。

4、预算约束不强,财务控制有形无实。“三公”消费存在的诸多问题,透视出财务管理中的缺陷:一是“三公”消费的资金来源渠道多,既有预算内资金、又有非税收入以及专项资金等,很难掌握具体数目,使得超支有机可乘,难以控制;二是现行的财政体制,在公车使用、招待费用、出国考察等方面,都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则,没有明确的预算约束机制,没有“数据高压线”,“三公”消费一路“绿灯”;三是财政支出缺乏足够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导致公务消费多半不明不白,如同一笔糊涂账;四是现行的财务报销制度和审计制度不够完善,财务报销时发现问题,一般只作退回处理,而财务审计发现问题,往往也只处罚单位,很少涉及个人,缺乏强有力的震慑力;五是政府既是预算的编制者,也是预算的执行者,人大难以发挥实质性的监督作用。

5、监督执行不力,消费歪风有恃无恐。目前,一级政府一级监督,一切工作在党委的领导下开展,“三公”消费陷入“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虚,内部监督太弱,社会监督无从入手”的尴尬局面。“三公”消费权多数集中在领导干部手中,同级不便查、同事不好查,造成行政监察也好、财政监督、审计检查也罢,“三公”经费支出只要没流入私人腰包,谁都不会管,因为缺乏统一标准,也不好管,致使监督停留在表面。同时,执行不力,惩罚不痛不痒,即使以账查账,查出了一点问题,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很少触动领导个人利益,从没有因“三公”消费进行行政问责之例,导致有一些领导有恃无恐,这也是导致“三公”经费有增无减的重要原因。

三、有效遏制“三公”支出的对策

“三公”消费领域存在的问题,与十七大所提出的“倡导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奢侈浪费”的战略方针不协调,与党中央提出的“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自觉与广大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精神不适应,与打造服务性政府的理念背道而驰,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有革自己命的勇气,以断臂割腕的决心,以治理“酒驾”的力度,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切实治理“三公”消费问题。

1、加强思想教育、整顿领导作风。

“三公”消费主体在高层,真正的问题也在高层。因此,治理“三公”消费问题,必须以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对象,不得避重就轻、主次不分。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和廉政教育,帮助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公仆意识,转变为官理念,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恪尽职守,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从理念上认识到公为私用的错误性、严重性。另一方面,对比奢侈、比追捧、比排场的“享乐主义”思想和挥霍浪费行为进行作风整顿,促使各级干部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维护公务消费纪律,做洁身自好、廉洁自律的表率。

2、精简机构数量、控制在编人数。

“牵牛要牵牛鼻子”。针对当前政府存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的弊端,按照“整合职能、整合权责、整合机构、整合机制”原则,大刀阔斧“拆庙”,定机构、定编制,清理超编人员,在群众监督之下,将其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只有釜底抽薪,才能有效地为财政支出缩水,减少行政成本,使压缩“三公”经费成为可能,这是治本之策。

3、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约束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制度建设是关键。

第一,在公车购置及运行方面。由于我国东西南北经济基础不同,人员的消费理念也不同,建议用合理的货币杠杆进行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公费内耗。采取分两步走形式:

①对经济条件较好地区,实行公车消费补贴货币化。即:除公检法等涉及国家安全部门外,其他部门一律取消公务车。根据各单位工作性质和工作量分一、二、三档,部门预算中安排“交通补贴”。确需保留的少数公车,由政府统一核定费用,超支自付。没有公务车的单位和部门,财务上不得出现交通有关的任何费用。

②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实行车辆统一编制、统一标志、统一费用三项管理。一是人大牵头、纪检参与,对所有公务车进行清理,核定用车编制;二是统一公车标志或牌照,严禁公车私用。同时,实施投诉举报机制,方便社会监督;三是科学核定每类别车辆运行成本,实行“红线”管理。

第二,在公务接待方面。政府应当根据各区域经济状况、消费水平、工作特点、工作量进行通盘概算,对“无底洞”进行测量,制订科学可行的部门预算标准。年初,由部门提出计划,政府组织机关事务、财政、监察等部门共同审核,再提交人大通过。公务接待实行“红线”管理,不得突破。对接待费报销,要求实行公务卡支付。

第三,在公费出国(境)方面。在加强国际事务行政沟通、商贸合作、提高生产力发展科技水平等方面,走出国门确有必要,保障这项财政经费也实属应该。但应在年初统筹兼顾,定区域、定人数、定时间、定经费,纳入部门预算,考虑国际环境的特殊性,允许年初预算资金节约留用,超支差额补贴。组织和外事管理部门,必须严格“准入”制度,确保公费出国(境)有序进行。

4、加强财政管理、推行预算公开。

一是从根本上肯定人大的财政预算权,建立预算硬约束的制度框架,让人大可以通过预算制约、监督政府开支,而不是像现在一样,政府自己花钱、自己监督。部门因特殊情况追加预算,必须在政府常务会通过后,报请人大常务会通过才能调整。

二是增强预算的约束作用。要结合部门预算,将消费支出细化到具体的项目上,严格按照预算支出,不准超越,防止资金使用的随意性。

三是探索公务消费货币化改革。按照政府的运作模式和市场经济规律,尽可能地将差旅费、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等费用以货币形式出现,并按照公务、职务需要,严格规定消费范围、消费限额。

四是进一步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收支两条钱管理、公务卡结算等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避免财政资金流失。

五是全部推行部门预决算公开。“三公”支出必须细化到“科、目、项”上。为便于统计,财务上统一设置“出国(境)”科目、公务接待费科目(含菜、烟、酒、水果等)、公车费用科目(含购置费、油料、保险、路桥费、修理费、司机工资、福利等)。部门预算通过人大常委会实行,并在政务信息网上公开,随时接受社会监督。这样,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进公众参与管理的民主进程、督促廉政建设。

5、强化社会监督、实行行政问责。

“三公”消费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根源就是政策只掌握在领导干部手里,缺乏阳光的、透明的信息公开机制和行政的、公众的民主参与监督机制,缺乏公平、公正的行政问责执行机制。“三公”经费管理要到位,必须建立公民参与的多元监督制和严格的首长问责制。公民怎样监督呢?首先,部门预算公开要网络化,让公众有知晓权;其次,财务科目设计要专业化,让公众一看就懂;再次,民意信息要集中化,这涉及到谁监督谁管理谁问责的问题,建议由政府行政监察专门负责,建立定期的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制度。

与此同时,加强行政的、财政的、审计的监管力度,对部门和单位“三公”经费中跨越管理制度的,必须实行严格的“首长问责制”。建议:“三公”经费使用超越部门预算10%以内的,其班子成员均不得升迁;超过部门预算10%以上,主要领导由组织上实行“罢免”,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通过预算公开化、信息网络化、监督社会化、执行法制化,相信“三公”消费状况一定会有一个根本的好转。

三公经费整改措施篇3

  根据区财政局下发x财核算[20xx]x号文件《xx市xx区开展“三公”经费使用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的要求,我局对20xx年度的“三公经费”使用情况及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等支出开展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狠抓落实,严控各项经费支出

  20xx年度我单位“三公”经费及会议费、差旅费预算数为x万元,其中公务车运行维护支出x万,公务接待费x万,会议费x万元,差旅费x万。20xx年公务用车运行维护支出为x万元,20xx年比20xx年减少x万元,下降x%,20xx年公务接待费为x万元,20xx年比20xx年减少x万元,大幅度下降x%,20xx年会议费为x万元,20xx年比20xx年减少x万元,下降x%,20xx年差旅费为x万元,20xx年比20xx年减少x万元,大幅度下降x%。

  1、公务用车费

  我局对公车运行费用实行定点维修、定点加油、统一保险和统一报废更新制度,如实登记上报公务车辆情况,节假日严格执行公务车辆统一停放在单位院内的规定。

  2、公务接待费用

  我局的公务接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厉行节约有关规定以及中央“八项规定”,严格从源头上杜绝公款吃喝的情况。

  3、公务卡使用情况符合相关规定

  公务卡使用按有关规定执行,费用开支用公务卡结算。

  二、完善监管,防控共建长效机制

  根据自查结果,我局严格“三公”支出管理,提出了以下强化措施:

  一是提高工作效能。增强行政成本意识,努力提高执行力,超前谋划,按时保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是加强对会议经费的管理。控制会议时间、会议规模,能够简化会议形式的一定要简化。

  三是加强对考察及差旅费的管理。控制出市参加会议、考察的人数,不安排没有实际意义的公务考察活动。

  四是加强对公务车辆的管理。规范和控制公务用车修理、用油等行为。

  五是全力推行无纸化办公,减少纸张使用。

  六是控制公务接待费用。严格执行厉行节约有关规定以及中央“八项规定”,控制接待标准。

  七是规范大宗购置及办公用品管理。大宗商品购置一律按政府采购规定实施,办公用品采购实行定点采购。

  八是规范财务管理。公务费用支出实行计划管理,规范报批手续,实行“一支笔”审批和财务公开制度。

三公经费整改措施篇4

  1、严格执行公务卡结算。行政人员、处室副职,、年级工作组成员及其它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办理并开通使用建行地方预算单位公务卡,研读并留存《华容县公务卡操作指南》,严格执行《暂行规定》及《强制结算目录》。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水电费、邮电费、差旅费、维修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专用材料费等,和5000元以下零星购买支出,必须按强制结算目标相关要求使用公务卡结算。

  2、公务卡财务报销流程。上述因公消费支出报批时须附消费发票及银联小票,履行经手、证明、入库、处室主任审核及学校财务集体审批等程序后,再到财务室结算。财务室结算时先登录公务卡支付系统,录入持卡人消费信息,刷卡消费金额由财政及银行系统直接还款至公务卡,现金消费由财务室直接支付。

  3、按照《教育局学校财务管理实施细则》要求,严格控制接待费、差旅费、租车费、会议活动费等支出。此项费用年度开支总额不超过教育局规定标准。教师培训费按公用经费5%安排。各种会议和来客接待原则上在食堂就餐。出差伙食费补助和公杂费补助按实际出差天数计算,每天报销限额:伙食费省外50元、省内30元、市内20元;公杂费省外30元、省内15元;县内公差费伙食费和公杂费每天20元;交通费住宿费按规定标准据实报销。局管干部县内出差补助和交通费参照城关学校标准执行。

  4、严格控制公款接待用餐。所有因公接待用餐及住宿等开支须严格执行事先申报制。申报时须先到办公室填写申报单,注明接待事由、接待人员及陪同人员,并由办公室注明消费限额,加盖公务接待专用章。300元以上的公务接待用餐申报须经校长签字同意;300元以下公务接待申报须经值班副校长或办公室主任签字同意;所有公务接待用餐应事先申报表申报;电话口头申报的事后及时补办申报;未申报先用餐的不予报批。所有因公接待用餐严格对口接待、尽量减少陪同,并按照对口径、谁经手、谁刷卡、谁报批的原则经手和审批,坚决杜绝签单消费。用餐申报单、公务卡刷卡银联票及对应发票,为接待用餐报批凭证,系公务卡刷卡消费时由办公室加盖公务卡消费专用帐。直接与年级发生工作关系的部门来客和由年级组织的教师工作性用餐,由年级工作小组负责审批和结算。

  5、严格控制接待用烟及商店购物。校内常规接待用烟由办公室2人签字申报、后勤处商店3人签字,批量采购入库、批量领取使用;办公室保存申报、领取及具体使用登记明细;每期期末双方核对无误后列入商店支出。校内常规公务接待坚决不发整包烟。部门协调应急用烟由当事人申报、办公室经手、学校行政采购,并经行政财务审批后于行政帐报批,报批时须附采购申报单及公务卡银联小票。严格各处室直接到学校商店拿用物品。各处室常规用品须由处室主任申报、后勤主任审批后,交由学校行政集体采购;确需在学校商店临时拿物的,须先到办公室填写申报单,注明事由、物品及数量,经办公室、对应处室主任及后勤处人员签字同意后,方可到商店拿取。每学期期末,由办公室与后勤处人员凭申报单结算,结算总额列作商店支出。

  6、严格控制公务租车用车。全年学校公务用车严格控制在教育局规定范围内。各年级晚自习后送教师回家用车车费列入年级收支预算。行政人员及各处室特殊情况需要租车的,县内用车须向值班副校长或办公室主任申报,县外用车的须向校长申报。所有公务用车应事先申报表申报;电话口头申报的事后及时补办申报。《公务用车申报单》须写清用车事由、主要线路及用车时间、用车金额;用车人及随车人须签字认可。事先申报的,申报单由用车人交车主留存结算;事后申报的,申报单由办公室留存与车主结算。办公室与车主要做到一月一清理、一月一结算。工会教职员工祝贺慰抚用车,须控制车次、控制标准、严格审批,费用列入工会开支。其它以年级名义组织的教师活动、家访和学生活动用车,经费由年级负责。

  7、接待费、租车费、差旅费、培训费等非生产性开支,财务室、办公室应每半期形成一次分析报表,供校长室决策用。本规定下发至全体行政人员、处室副职、年级工作组成员及其它相关人员。

三公经费整改措施篇5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厉行节约有关规定以及中央“八项规定”,市、县委若干意见、规定和县委相关文件要求,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努力建设节约型机关,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我局认真查找和梳理在“三公”经费使用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三公经费”使用情况开展了自查和整改,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局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进一步完善因公旅游、公务用车和公务接待制度和审核程序,下发了《xx县xx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纪律的通知》,制定了《公务接待管理制度》《公车使用管理制度》《财务审批管理制度》等具体管理措施,严格执行规定要求,控制“三公”经费管理,公私严明,没有出现违规人情消费等方面的问题。

  二、整改措施

  从完善监管制度,严控各项经费支出方面入手,狠抓“三公”经费专项治理,严格“三公”支出管理,提出了五项强化措施。

  一是规范财务管理,提高工作效能。公务费用支出实行计划管理,规范报批手续,实行“一支笔”审批和财务公开制度,大宗商品购置一律按政府采购规定实施,办公用品采购实行定点采购。同时要增强行政成本意识,努力提高执行力,超前谋划,按时保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是加强对会议经费、考察及差旅费的管理的管理。控制会议时间、会议规模,尽量利用机关会议室,能够简化会议形式的一定要简化;控制出县参加会议、考察的人数,不安排没有实际意义的公务考察活动。

  三是加强对公务车辆的管理。规范和控制公务用车修理、用油等行为;最大限度提高公车使用效率。

  四是控制公务接待费用。严格执行“三定”、“四不准”制度,控制接待标准。

  五是加强用电管理。对空调、照明等进行统一管理,提倡节约用电。

  三、整改成效

  通过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我局20xx年“三公”经费管理取得良好效果,既节约了资金,又发展了业务,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良性开展。

  (一)公务用车费

  我局对公车运行费用实行定点维修、定点加油、统一保险和统一报废更新制度,每季度对燃修费用进行公示,接受监督。如实登记上报公务车辆情况,节假日严格执行公务车辆统一停放在单位院内的规定。

  (二)公务接待费用

  我局的公务接待严格执行“三定”、“四不准”制度,不存在公款大吃大喝及高消费娱乐等情况。

  (三)公务卡使用情况符合相关规定

  公务卡使用按有关规定执行,费用开支用公务卡结算,只有少数临时性开支用现金结算。

  四、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局将会继续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按照上级的要求,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强化制度建设,完善预算分配机制,进一步加强“三公”经费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管理,大力推进建立和完善厉行节约的长效机制。

三公经费整改措施篇6

“三公”经费,是指政府部门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和因公出国(境)三项经费。近年来,“三公消费”中存在的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出国旅游等问题,引起了纳税人的强烈质疑,受到了社会广泛批评。虽然各级党委、政府在控制“三公经费”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然而,“三公经费”尤如一匹脱缰的野马,无法控制。

XX镇三公经费超支整改措施

XX镇认真贯彻执行省、市、区有关落实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规定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创新工作举措,加大工作力度,重点加强对因公外出学习考察、公务用车购置及公务接待费用的控制和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细化工作要求

针对镇“三公”费用管理实际情况,出台了《伙牌镇落实厉行节约、规范“三公”费用管理若干规定的通知》,重点对车辆购置运行、公务招待、公款外出参观学习和考察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明确各单位主要领导是“三公”费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同时,将“三公”费用管理工作纳入年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对超支的单位严格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票否决”。

二是实行适时监控

坚持月例会分析制度。每月初,纪委、财政等部门有关人员定期召开“三公”费用指标分析会,重点对上月全镇“三公”费用支出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超支数额不太大的单位进行预警提醒,对超支过大的单位下发 “三公”费用停报通知书,并对单位主要领导进行预警提醒。

三是强化监督检查

实行定期检查。每月对1至3个村、2至4个镇直单位“三公”费用的支出、审核、公开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在全镇范围内进行通报;开展随机抽查。根据平时掌握情况,对部分单位“三公”费用支出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对在检查中违反有关规定的视情节给予相应的责任追究;落实动态监管。将各单位“三公”费用管理工作纳入综合监督检查范围,作为一项常态化监督检查内容。

四是严格责任追究

注重平时落实。在监督检查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坚持每季度向镇委党委会报告一次全镇各单位“三公”费用支出情况,重点对超支的单位在党委会上进行公开。

XX县三公经费超支整改措施

一是细化工作要求

明确各单位主管财务主要领导为“三公”经费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同时,将“三公”经费管理工作纳入年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对全年“三公”经费超支的单位,严格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年度目标考核“一票否决”,“三公经费”超出控制指标的单位年终不进行评先评优。

二是量化控制指标

对全县各单位“三公”经费进行分季度定量控制,每季度考核各单位“三公”经费支出指标,年底考核全年控制指标。

三是实行适时监控

坚持每季度通报制度,每季度末,由县纪委、财政局、审计局等单位有关人员对上季度各单位“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进行统计核实,对超支的单位进行预警提醒,对超支过大的单位下发 “三公”经费预警通知书,并对单位主要领导进行预警谈话。

四是实施预算控制

年初将各单位公用经费指标预留20%,第三季度末“三公”经费仍然超出控制指标的,扣减年初预留20%公用经费指标;年终对“三公”经费超出全年控制指标的单位,按照超出控制指标幅度在下一年度预算安排中相应扣减单位公用经费。

五是强化监督检查

采取随机抽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办法。每年选择部分单位对“三公”经费的支出情况进行抽查,对重点单位“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并将各单位“三公”费用管理工作纳入财政综合监督检查和审计范围,作为一项常态化监督检查内容在各类财政监督检查报告和审计报告中予以反映。

六是严格责任追究

在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对“三公”经费超支的单位,由县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该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会,反馈存在问题,责令其写出整改方案和书面检查,并在全县范围内通报。

一、当前“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公车配备、使用失控。我国现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编制管理、标准控制、按需配给、单位所有的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的缺陷越来越明显:

(1)超编超标配车现象严重。虽然有关部门制订了党政机关小汽车数量配置及编制管理规定,但公车配置政策门坎太低、基本是按领导人头数配备,导致车辆编制核定控制不严,实际配置或使用的车辆大于编制数。据国家财政部统计,全国超编配车率达50%以上。对未批准购置车辆单位,有的借下属或管辖到的企业之名买车,或长期固定“租车”、租“高档车”。而且购车标准基本上都从“上限”,导致公务用车购置成本剧增,公车已经俨然成为领导干部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2)公车使用成本太高。据调查,一些单位一辆公车一年仅维修费用就高达10万元以上,制度规定的不严格,有效监管的缺位和庞大的司机队伍,致使公车在采购、维护和运行等各方面都存在着比社会车辆高4~5倍的成本。更有少数领导,还把“莫须有”的经费塞进修理费报销,隐性浪费极为严重。

(3)公车私用极为严重。据国家发改委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有三个“三分之一”,即车辆公用三分之一,领导及家属私用三分之一,司机使用三分之一。中央乃至地方新闻媒体曾多次曝光公车接送孩子上学,造成学校门口大塞车,以及婚丧嫁娶公车成龙的现象。

二是公务接待虚实不分。近年来,公务接待费的迅猛增长,虽有物价上涨的客观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接待规格提高、借招商引资之名大吃大喝大旅游、不该请的乱请、将送礼费用往里塞等人为原因,具体表现在:

(1)公款吃喝费用多。“接待就是生产力”已成为一些地方的座右铭,接待规格一年高于一年,“一包烟一月粮,一瓶酒一头猪,一顿饭一头牛”已是普遍现象,一餐饭千儿八百还算是节俭的。

(2)公款吃喝名目多。“革命就是请客吃饭”,也成了一些人民“公仆”的口头禅。上级来人检查考核,要吃吃喝喝搞好接待;向领导请示汇报工作,要吃吃喝喝聊表敬意;到上级争取项目资金,要吃吃喝喝搞好协调;兄弟单位前来“学习取经”,要吃吃喝喝尽地主之谊;出门在外招商引资,要吃吃喝喝表现诚意。此外,接风宴、送别席、庆典酒、会议餐、工作餐更是“家常便饭”,“应”吃尽吃。

(3)公款吃喝猫腻多。“公款吃喝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更有甚者把诸如送礼、协调、高消费娱乐活动等见不得阳光的费用都以餐费名义报销,借公务接待之名,行以权谋私之实,垒高了公务接待费用数字。

三是公费旅游屡禁不止。近年来,随着出国审批制度的不断完善,明目张胆的利用公费出国(境)旅游已不多见,但是,假借学习、培训、会议、考察等名义,而无实际内容、无明确任务的出国(境)考察则是举不胜举。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伪造邀请函、会议通知等进行出国(境)旅游。业内甚至发明了专门的术语,把真的邀请函叫做签证函,假的邀请函叫做报批函,专为应付国内因公出国(境)考察管理规定而生。

(2)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学习考察的名义或跨越行程路线进行旅游观光。为了报账方便,授意旅行社做两份行程单,一份按照“考察”的行程设计,另一份按实际“旅游”线路安排,内容自然是游山玩水,欣赏异国风光。

(3)变相公费出国旅游还给一些官员创造了转移财产,甚至潜逃国外的机会。从出国(境)经费支出看,中央机关的多、省级次之、市县较少,呈倒金字塔之状。

二、“三公”经费居高不下的成因分析

“三公经费”的失控,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从我市各地调查情况来看,主要原因有:

1、思想认识不足,特权意识根深蒂固。相当一部分领导法制观念淡薄、官本位思想严重,对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旅游等问题重视不够,存在“不贪不占,吃喝无罪”的错误观念,认为公家的钱只要没落入自己腰包,吃了喝了用了无关紧要,这是“三公”消费过高的基础性顽症。

2、行政体制改革失效,支出基数水涨船高。30多年来,我国也进行了一次次机构精简,但每次均陷入“精简―臃肿―再精简―再臃肿”的怪圈,各单位都在健全体制的幌子下,争机构、争编制、争人员。结果是,机构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人员不是减了,而是增了,“庙多、僧多、粥自然得多煮点”,膨大的支出基数,造成行政成本居高。由此,压缩“三公”经费实属“巧妇难为”,这是“三公”经费治理的体制性障碍。

3、高层决心不大,治理措施蜻蜓点水。“三公”消费的受益者往往又是“三公”消费的管理者、政策的制订者,改革公务消费就等于革他们自己的命。因此,制订出的政策不关痛痒,有的过于笼统,没有操作性,有的漏洞较多,不具科学性,很少触动其根本利益。如:我国的公车改革始于1993年,公车治理近18年,却日益艰难,部分地区存在越治越多、越治越超标的趋势,有的甚至演变为变相提高地方领导收入的手段。2009年,媒体曝光的“辽阳市弓长岭区书记、区长一年享受8万元车补待遇”等之类的怪状便是明证,这是三公消费治理难有实质性突破的根本原因。

4、预算约束不强,财务控制有形无实。“三公”消费存在的诸多问题,透视出财务管理中的缺陷:一是“三公”消费的资金来源渠道多,既有预算内资金、又有非税收入以及专项资金等,很难掌握具体数目,使得超支有机可乘,难以控制;二是现行的财政体制,在公车使用、招待费用、出国考察等方面,都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则,没有明确的预算约束机制,没有“数据高压线”,“三公”消费一路“绿灯”;三是财政支出缺乏足够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导致公务消费多半不明不白,如同一笔糊涂账;四是现行的财务报销制度和审计制度不够完善,财务报销时发现问题,一般只作退回处理,而财务审计发现问题,往往也只处罚单位,很少涉及个人,缺乏强有力的震慑力;五是政府既是预算的编制者,也是预算的执行者,人大难以发挥实质性的监督作用。

5、监督执行不力,消费歪风有恃无恐。目前,一级政府一级监督,一切工作在党委的领导下开展,“三公”消费陷入“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虚,内部监督太弱,社会监督无从入手”的尴尬局面。“三公”消费权多数集中在领导干部手中,同级不便查、同事不好查,造成行政监察也好、财政监督、审计检查也罢,“三公”经费支出只要没流入私人腰包,谁都不会管,因为缺乏统一标准,也不好管,致使监督停留在表面。同时,执行不力,惩罚不痛不痒,即使以账查账,查出了一点问题,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很少触动领导个人利益,从没有因“三公”消费进行行政问责之例,导致有一些领导有恃无恐,这也是导致“三公”经费有增无减的重要原因。

三、有效遏制“三公”支出的对策

“三公”消费领域存在的问题,与十七大所提出的“倡导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奢侈浪费”的战略方针不协调,与党中央提出的“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自觉与广大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精神不适应,与打造服务性政府的理念背道而驰,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有革自己命的勇气,以断臂割腕的决心,以治理“酒驾”的力度,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切实治理“三公”消费问题。

1、加强思想教育、整顿领导作风。

“三公”消费主体在高层,真正的问题也在高层。因此,治理“三公”消费问题,必须以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对象,不得避重就轻、主次不分。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和廉政教育,帮助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公仆意识,转变为官理念,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恪尽职守,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从理念上认识到公为私用的错误性、严重性。另一方面,对比奢侈、比追捧、比排场的“享乐主义”思想和挥霍浪费行为进行作风整顿,促使各级干部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维护公务消费纪律,做洁身自好、廉洁自律的表率。

2、精简机构数量、控制在编人数。

“牵牛要牵牛鼻子”。针对当前政府存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的弊端,按照“整合职能、整合权责、整合机构、整合机制”原则,大刀阔斧“拆庙”,定机构、定编制,清理超编人员,在群众监督之下,将其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只有釜底抽薪,才能有效地为财政支出缩水,减少行政成本,使压缩“三公”经费成为可能,这是治本之策。

3、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约束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制度建设是关键。

第一,在公车购置及运行方面。由于我国东西南北经济基础不同,人员的消费理念也不同,建议用合理的货币杠杆进行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公费内耗。采取分两步走形式:

①对经济条件较好地区,实行公车消费补贴货币化。即:除公检法等涉及国家安全部门外,其他部门一律取消公务车。根据各单位工作性质和工作量分一、二、三档,部门预算中安排“交通补贴”。确需保留的少数公车,由政府统一核定费用,超支自付。没有公务车的单位和部门,财务上不得出现交通有关的任何费用。

②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实行车辆统一编制、统一标志、统一费用三项管理。一是人大牵头、纪检参与,对所有公务车进行清理,核定用车编制;二是统一公车标志或牌照,严禁公车私用。同时,实施投诉举报机制,方便社会监督;三是科学核定每类别车辆运行成本,实行“红线”管理。

第二,在公务接待方面。政府应当根据各区域经济状况、消费水平、工作特点、工作量进行通盘概算,对“无底洞”进行测量,制订科学可行的部门预算标准。年初,由部门提出计划,政府组织机关事务、财政、监察等部门共同审核,再提交人大通过。公务接待实行“红线”管理,不得突破。对接待费报销,要求实行公务卡支付。

第三,在公费出国(境)方面。在加强国际事务行政沟通、商贸合作、提高生产力发展科技水平等方面,走出国门确有必要,保障这项财政经费也实属应该。但应在年初统筹兼顾,定区域、定人数、定时间、定经费,纳入部门预算,考虑国际环境的特殊性,允许年初预算资金节约留用,超支差额补贴。组织和外事管理部门,必须严格“准入”制度,确保公费出国(境)有序进行。

4、加强财政管理、推行预算公开。

一是从根本上肯定人大的财政预算权,建立预算硬约束的制度框架,让人大可以通过预算制约、监督政府开支,而不是像现在一样,政府自己花钱、自己监督。部门因特殊情况追加预算,必须在政府常务会通过后,报请人大常务会通过才能调整。

二是增强预算的约束作用。要结合部门预算,将消费支出细化到具体的项目上,严格按照预算支出,不准超越,防止资金使用的随意性。

三是探索公务消费货币化改革。按照政府的运作模式和市场经济规律,尽可能地将差旅费、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等费用以货币形式出现,并按照公务、职务需要,严格规定消费范围、消费限额。

四是进一步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收支两条钱管理、公务卡结算等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避免财政资金流失。

五是全部推行部门预决算公开。“三公”支出必须细化到“科、目、项”上。为便于统计,财务上统一设置“出国(境)”科目、公务接待费科目(含菜、烟、酒、水果等)、公车费用科目(含购置费、油料、保险、路桥费、修理费、司机工资、福利等)。部门预算通过人大常委会实行,并在政务信息网上公开,随时接受社会监督。这样,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进公众参与管理的民主进程、督促廉政建设。

5、强化社会监督、实行行政问责。

“三公”消费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根源就是政策只掌握在领导干部手里,缺乏阳光的、透明的信息公开机制和行政的、公众的民主参与监督机制,缺乏公平、公正的行政问责执行机制。“三公”经费管理要到位,必须建立公民参与的多元监督制和严格的首长问责制。公民怎样监督呢?首先,部门预算公开要网络化,让公众有知晓权;其次,财务科目设计要专业化,让公众一看就懂;再次,民意信息要集中化,这涉及到谁监督谁管理谁问责的问题,建议由政府行政监察专门负责,建立定期的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制度。

与此同时,加强行政的、财政的、审计的监管力度,对部门和单位“三公”经费中跨越管理制度的,必须实行严格的“首长问责制”。建议:“三公”经费使用超越部门预算10%以内的,其班子成员均不得升迁;超过部门预算10%以上,主要领导由组织上实行“罢免”,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通过预算公开化、信息网络化、监督社会化、执行法制化,相信“三公”消费状况一定会有一个根本的好转。

三公经费整改措施篇7

“三公经费”清理整改和建立长效机制的工作情况汇报

米积台小学在“三公经费”清理整改和建立长效机制的工作中,认真落实松滋市教育局松教函【2014】48号文件精神,组建了由工会主席和三名教职工代表组成的工作专班,对我校2014年财务和伙食帐中的“三公经费”进行全面清理审计,并对清理审计出的问题进行整改,着力构建加强财务监管的长效机制。现就我校清理整改工作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沙道观镇米积台小学共有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75人,期中住宿生145人,走读生230人,在岗公办教师23人,在职不在岗6人,退休教师22人,学校占地面积8336㎡,固定资产135万元。

二、“三公”经费清理数据

1.2014年“三公”经费预算数为:招待费3000元,交通费2014元,会议费5000元。

2、 2014年“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数为:招待费2760元,交通费1990元

3、 2014年“三公”经费预算数为:招待费3500元,交通费5000元,会议费5000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市场物价上涨较快,学校来客较多,上级对我校“三公”经费支出总额控制过紧,致学校支出压力较大。

四、整改措施

1、在“三公经费”清理公开工作中,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认真向教职工解释清楚。2、以本次清理公开为契机,建立完善的民主理财机制。学校财务帐季清季查季公开,学校伙食帐月清月查月公开,教代会参与大额开支的审批签字,从源头上控制“三公经费”的支出。

沙道观镇米积台小学

2014年5月24日

三公经费整改措施篇8

  乡镇三公经费开支专项整治自查报告范文(1)

  xx县xx镇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若干意见,对xx年度公务接待、公务外出、公车运行、公务用品购买、会议和培训等经费进行了重点自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监督

  我镇成立了以镇长xx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各办公室人员为成员的三公经费领导小组,专门制定了《车辆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从制度上对镇政府三公经费支出进行规范,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压缩三公经费,要求各部门协同配合,形成全力,建立长效机制,扎实推进三公经费专项检查工作的开展。

  二、狠抓落实,严格自查“三公”支出

  财务办接到通知文件后,积极开展工作,通过近期的加班加点,现将镇政府20xx年度的公务接待、公车运行、公务外出、公务用品购买经费开支四方面内容做了仔细的自我检查。

  1、公务接待费用

  政府对来客接待,严格控制陪客人数和控制接待标准,陪同人员按来客人数的x%控制,来客原则上在政府食堂就餐,特殊情况需要在外安排的,标准不超过x元/人,实行来客派餐单、公务接待清单,不上高档酒、不发烟、不赠送礼品,不到娱乐场所消费,从而降低了接待费用。

  2、公车运行费用

  政府对车子实行定点加油,定点维修,统一保险、严禁公车私用,不存在超标准配备车辆和豪华装饰公务用车行为。

  3、公务外出费用

  政府实行公务出差领导先审批,“三公”备案审核,再报账制度。

  4、公务用品购买

  政府执行“三公”备案商家定点购买,因一些商品备案商家无,需“三公”备案审核再报账。

  三、强化措施,建立长效机制

  根据自查结果,政府严格三公经费支出管理,提出以下强化措施。

  1、严格接待标准,杜绝上高档酒、野生动物、海鲜等菜品。

  2、加强对公务车辆的管理,对一切公务用车外出,必须填写公务出差审批表,由办公室和分管领导审批后,才能外出;油料统一在中国石化充值实行一车一卡;维修车辆要报分管领导审批,到“三公”定点备案商家统一修理,最大限度提高车子的使用效率。

  3、加强外出考察及差旅费的管理,不得安排无实际意义的公务考察活动,干部出差,必须填报出差审批单,经办公室、分管领导同意后方可外出,否则不予报销费用。

  4、加强会议经费的管理,控制会议时间、规模、简化形式,节约开支。

  5、加强培训费的管理,根据工作需要,按计划培训,尽量在本镇培训,减少住宿费用。

  6、规范大宗购置及办公用品管理,大宗商品购置一律按政府采购规定实施,办公用品采购实行“三公”备案商家定点采购。

  7、规范财务管理,公务费用支出实行计划管理,规范审批,所有支出实行x人签字报账制度,经手人、审核人、分管财务领导签字,方可入账。

三公经费整改措施篇9

  金凤区三公经费管理办法(暂行)

  按照自治区、银川市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为进一步规范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以下简称“三公”经费)管理,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设节约型政府,现就加强“三公”经费管理有关工作制定如下管理办法。

  一、准确把握“三公”经费口径

  “三公”经费包括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主要包括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伙食费、公杂费和其他费用等方面支出。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费主要包括单位用于公务车辆购置(含车辆购置税)及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停车费用等方面的支出。公务接待费主要包括单位为执行公务或开展业务活动需合理开支的住宿费、交通费、用餐费等。

  二、从严控制“三公”经费预算

  本着厉行节约原则,从严从紧编制“三公”经费预算,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总规模,强化“三公”经费分项管理,确保“三公”经费年度预算总规模较上年只减不增。

  (一)因公出国(境)经费。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规模原则上实行零增长和负增长。财政一般应在年初因公出国(境)经费额度内安排出国(境)经费,对上级临时性安排或急、特情况下因公出国(境)的,需经区政府研究同意后,方可安排出国(境)经费。

  (二)公务车辆运行维护经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经费实行“双控”管理。单位公务车辆运行维护经费总额按不超过上年度总规模控制(有新增车辆的,参考限额标准等适当调整);单位公务车辆运行维护车均经费,严格按统一规定的限额标准控制。

  (三)公务接待经费。公务接待经费按照只减不增的原则编制预算,进一步压缩公务接待经费总规模。

  三、认真规范“三公”经费支出

  (一)加强内部机制建设。各部门、单位要加强“三公”经费内部管理,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单位内部“三公”经费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三公”经费审批制度,完善内控制度,确保规范和压缩“三公”经费支出。

  (二)公务用车购置严格按批准的预算实施政府采购。严格按照公务用车编制核定及配备标准、购置审批和使用管理等相关规定执行,严禁超编制、超标准、超预算购置。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实施公务用车购置,严禁为公务车辆增加高档配置和豪华内饰。

  (三)公务用车运行维护严格按公务车辆限额标准控制支出。从严控制公务车辆节假日和长途行驶,严禁公车私用;外出调研、考察、开会等公务活动应轻车简从,倡导集中乘车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严格实行公务用车维修、加油、保险政府集中采购和定点保险、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制度;切实加强对公务车辆油耗、维修以及停车费、洗车费、过路费等支出的管理,实行单车核算制度,分设台帐记录车辆实际消耗情况。

  (四)公务接待坚持节约简朴、严禁奢侈浪费。公务接待应当坚持有利公务、简化礼仪、务实节俭、杜绝浪费等原则,实行事前审批,承办重大活动接待任务须按程序报政府审批,其他确需安排的公务接待由党委、政府分管领导签批,严禁先接待后审批或不审批现象。严禁使用公款购买礼品,提倡对口接待,食堂就餐。严禁区内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用公款互相宴请。

  (五)因公出国(境)经费实行先行审核制度。对没有出访经费预算或超预算安排的出访任务,财务部门一律不得出具经费审核意见。要加强对因公出国(境)团组的经费核销管理,严格按照批准的出国团组人员、天数、路线、经费预算及有关开支标准核销,不得核销与出访任务无关的开支。

  四、严格要求“三公”经费财务管理

  (一)规范报销制度。按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财经纪律要求,规范“三公”经费报销制度,对“三公”经费原始凭证进行认真审核,严格按照经费开支标准进行报销,对未按要求审批报备、原始凭证不真实不完整、与公务无关或超预算安排的一律不得报销。严格执行因公出国(境)经费报销规定,因公出国(境)费用报销必须附因公出国(境)任务批件、护照(包括签证和出入境记录)复印件、有效费用明细票据,按财务有关规定办理,不得报销与公务活动无关的开支和计划外发生的费用。

  (二)严格财务核算。如实核算“三公”经费总体情况和财政经费拨款开支情况,全面真实反映支出用途和方向。年终决算做到决算数据与会计账簿完全一致。“三公”经费不得挤占单位的正常经费、专项经费,也不得在企业、下属单位列支。公务接待费用要在“公务招待费”科目和部门决算中如实反映,不得列入其他费用支出科目。

  (三)加强财务监督。定期向职工公开“三公”经费支出详细情况,包括因公出国(境)人员名单、出访路线、人均费用,公务接待人数、次数、人均费用,公务车辆数量、运行里程、耗油修配费用、车均经费等指标。

  (四)规范支付方式。在支付环境允许情况下,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接待费和公务车辆运行维护费逐步推行公务卡支付制度。严格现金管理,大额经费必须使用转账支付,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或公务卡支付结算。

  五、严肃纪律,加强“三公”经费监督

  (一)细化部门职责。由财政局组织制定“三公”经费有关政策和制度,具体负责“三公”经费管理工作,加强对各部门、单位“三公”经费核算管理的财务指导工作。由监察局负责“三公”经费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联合财政、审计部门开展部门单位“三公”经费自查、重点抽查和督促整改工作。由审计局组织对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加强监管。各部门具体负责本部门“三公”经费预决算编制,严格“三公”经费预算执行。加强对机关及下属单位“三公”经费的财务监督,强化内部财务管理,制定“三公”经费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主动接受监察、财政、审计部门及社会监督。

  (二)强化监督检查。财政、监察、审计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三公”经费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审计。对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三)推进信息公开。各部门、单位要制定和完善“三公”经费公开实施办法,细化公开内容、扩大公开范围。按规定对“三公”经费支出适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并对“三公”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合规性和合法性负责。

三公经费整改措施篇10

  1、严格执行公务卡结算。行政人员、处室副职,、年级工作组成员及其它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办理并开通使用建行地方预算单位公务卡,研读并留存《华容县公务卡操作指南》,严格执行《暂行规定》及《强制结算目录》。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水电费、邮电费、差旅费、维修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专用材料费等,和5000元以下零星购买支出,必须按强制结算目标相关要求使用公务卡结算。

  2、公务卡财务报销流程。上述因公消费支出报批时须附消费发票及银联小票,履行经手、证明、入库、处室主任审核及学校财务集体审批等程序后,再到财务室结算。财务室结算时先登录公务卡支付系统,录入持卡人消费信息,刷卡消费金额由财政及银行系统直接还款至公务卡,现金消费由财务室直接支付。

  3、按照《教育局学校财务管理实施细则》要求,严格控制接待费、差旅费、租车费、会议活动费等支出。此项费用年度开支总额不超过教育局规定标准。教师培训费按公用经费5%安排。各种会议和来客接待原则上在食堂就餐。出差伙食费补助和公杂费补助按实际出差天数计算,每天报销限额:伙食费省外50元、省内30元、市内20元;公杂费省外30元、省内15元;县内公差费伙食费和公杂费每天20元;交通费住宿费按规定标准据实报销。局管干部县内出差补助和交通费参照城关学校标准执行。

  4、严格控制公款接待用餐。所有因公接待用餐及住宿等开支须严格执行事先申报制。申报时须先到办公室填写申报单,注明接待事由、接待人员及陪同人员,并由办公室注明消费限额,加盖公务接待专用章。300元以上的公务接待用餐申报须经校长签字同意;300元以下公务接待申报须经值班副校长或办公室主任签字同意;所有公务接待用餐应事先申报表申报;电话口头申报的事后及时补办申报;未申报先用餐的不予报批。所有因公接待用餐严格对口接待、尽量减少陪同,并按照对口径、谁经手、谁刷卡、谁报批的原则经手和审批,坚决杜绝签单消费。用餐申报单、公务卡刷卡银联票及对应发票,为接待用餐报批凭证,系公务卡刷卡消费时由办公室加盖公务卡消费专用帐。直接与年级发生工作关系的部门来客和由年级组织的教师工作性用餐,由年级工作小组负责审批和结算。

  5、严格控制接待用烟及商店购物。校内常规接待用烟由办公室2人签字申报、后勤处商店3人签字,批量采购入库、批量领取使用;办公室保存申报、领取及具体使用登记明细;每期期末双方核对无误后列入商店支出。校内常规公务接待坚决不发整包烟。部门协调应急用烟由当事人申报、办公室经手、学校行政采购,并经行政财务审批后于行政帐报批,报批时须附采购申报单及公务卡银联小票。严格各处室直接到学校商店拿用物品。各处室常规用品须由处室主任申报、后勤主任审批后,交由学校行政集体采购;确需在学校商店临时拿物的,须先到办公室填写申报单,注明事由、物品及数量,经办公室、对应处室主任及后勤处人员签字同意后,方可到商店拿取。每学期期末,由办公室与后勤处人员凭申报单结算,结算总额列作商店支出。

  6、严格控制公务租车用车。全年学校公务用车严格控制在教育局规定范围内。各年级晚自习后送教师回家用车车费列入年级收支预算。行政人员及各处室特殊情况需要租车的,县内用车须向值班副校长或办公室主任申报,县外用车的须向校长申报。所有公务用车应事先申报表申报;电话口头申报的事后及时补办申报。《公务用车申报单》须写清用车事由、主要线路及用车时间、用车金额;用车人及随车人须签字认可。事先申报的,申报单由用车人交车主留存结算;事后申报的,申报单由办公室留存与车主结算。办公室与车主要做到一月一清理、一月一结算。工会教职员工祝贺慰抚用车,须控制车次、控制标准、严格审批,费用列入工会开支。其它以年级名义组织的教师活动、家访和学生活动用车,经费由年级负责。

  7、接待费、租车费、差旅费、培训费等非生产性开支,财务室、办公室应每半期形成一次分析报表,供校长室决策用。本规定下发至全体行政人员、处室副职、年级工作组成员及其它相关人员。

推荐访问:经费 整改措施 三公 三公经费整改措施怎么写 三公经费整改措施报告 三公经费整改措施有哪些 三公经费整改措施方案 三公经费整改措施内容 三公经费整改措施范文 三公经费问题整改措施 三公经费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 关于三公经费整改情况报告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985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B2-2009076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