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85范文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家长与学校要加强沟通合作(完整)

家长与学校要加强沟通合作(完整)

2022-08-04 14:30:0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长与学校要加强沟通合作(完整),供大家参考。

家长与学校要加强沟通合作(完整)

 

 家长与学校要加强沟通合作

  姓

 名:

 朱

 建 单

 位: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 职

 务:

 校长办公室副主任 手

 机:

 15851276208 地

 址: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 邮

 编:

 226321 选送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教育局关工委

 第 7 课

  家长与学校要加强沟通合作

  【教学年段】

 高二年级 【教学目 的】

 知识方面 全省家长学校优秀教案征集评选

 1. 分析与学校沟通合作的途径与方法。

 2. 明确与学校沟通合作的时机与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了解在家校沟通方面可能存在的一些误区, 认同与学校加强沟通合作的意义, 树立正确的家校合作观。

 能力方面 能够正确、 科学地与学校进行交流、 沟通与合作。

 【教学重点】

 1. 帮助家长掌握与学校沟通合作的途径与方法。

 2. 帮助家长明确与学校沟通合作的内容与时机。

 【教学难点】

 1. 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家校合作观, 认识与学校加强沟通合作的意义。

 2. 帮助家长明确与学校沟通合作的时机与内容。

 【教学方法】

 现场调查、 案例分析 【教学建议】

 1. 本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家校沟通是一个大家都有一定认识的话题, 但是不同的家长认识程度各不相同, 也不够系统。

 所以, 本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帮助让家长系统地认识家校沟通存在的误区、应该关注的问题、 家校沟通的时机和应该注意的事项, 最终帮助家长获得一定的家校沟通能力。

 2. 本课要利用的主要资源 每个家庭都有或喜或悲的真实故事, 而且都处在高二年级这个年段, 家庭教育可能存在的困惑也就具有一些普遍的共性。

 让家长说出自己的经历和困惑, 并加以归纳分析,就成了讲座中鲜活的课程资源了。

 这要求授课者在教学预设中要做好两手准备, 一是课堂教学中能够有家长分享自己的困惑和故事, 如果没有家长愿意分享, 还要另外准备相关的案例。

 3. 本课要采用的主要方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方法是之一现场提问调查的方法, 原因有二。

 第一, 给家长上课和给学生上课, 基本的原理相同, 但多数家长可能并不能像学生一样, 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第二, 让家长自己说出问题的所在, 比讲座的人直接陈述可能更容易被接受。

 建议讲课者能够通过现场提问, 吸引家长注意力, 逐步地、 系统地建构家校沟通各个方面。

 【教学时间】

 90 分钟 【教学过程】

  每个孩子都承载着家庭的希望, 而这个希望的实现与成功的教育紧密相依。

 孩子的教育是学校、 家庭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 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家校沟通合作”的话题。

  第一板块

 家长为什么要与学校沟通合作 (家校沟通的意义和现状分析)

  当前, 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经历由“应试教育” 向“素质教育” 的历史性转变,在这一过程中, 学校、 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观念都在发生变革, 三者在青少年儿童教育过程中的关系也在调整。

 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 需要社会各个方面, 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

 而当前学校德育教育中家校合作中也存在一些缺失或不到位的情况, 合作中容易陷入误区。

 因此, 新时期背景下家校合作应该得到应有的关注。

 一、 我们对孩子的学校了解多少?

 【调查-1】

 问题 1:

 现场的家长朋友们, 你们经常去学校吗? (了解去学校的频率。)

 问题 2:

 你们去学校主要是做什么? 给孩子们送吃的、 衣服, 还是和老师交流孩子在校的情况? (了 解去学校的目 的。

 因为刚刚开始讲座, 大部分家长还没有来得及进入状态, 所以与第一个问题分开提问, 并且把第一个问题设置得几乎不用思考。)

 问题 3:

 有没有哪位家长能够准确说出您的孩子班级的教室位置、 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姓名, 你们知道孩子的每一位老师的联系方式吗? 请举手示意一下。(意在引起家长反思自 己对学校情况的不了 解, 引起重视。)

 【小结-1】

 从刚才现场了解的结果来看, 我们有部分家长并不经常去学校, 有部分家长去学校的主要目 的是给孩子送衣服和食物, 而不是与老师交流。

 大部分家长能够说出孩子教室的位置, 但只有少数家长能说出孩子老师的名字和联系电话。

 也许, 忽然之间, 我们发现自己对孩子所在的学校是那样的陌生, 我们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了解得非常不够。

 二、 家校沟通的现状分析 【调查-2】

 各位家长, 我想继续和大家探讨一些问题。

 孩子的成长, 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环境等。

 意在引起家长认同家庭、 学校应该加强沟通形成合力。)

 【小结-2】

 家庭教育贯穿孩子的整个成长历程, 是连续而一贯的。

 学校教育却是一些阶段的连接, 小学完了是初中, 初中完了 是高中, 然后再上大学。

 其中, 中途还要更换老师, 比如更换班主任。

 但孩子的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谁去承担这个衔接的任务呢? 毫无疑问, 只有家长!

 所以, 家校沟通是教育子女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我国研究家校合作的专家马忠虎认为, 家校合作就是对学生最具有影响力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 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 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来自 学校方面的指导。

 刚才的现场调查可能有点出乎大家的意料, 有人已经看出这里面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的确, 这里面是有一些问题的, 现在是既然我们发现了问题, 就应该去解决问题。我们曾经在更大范围内开展过调查, 家长在与学校的联系上普遍存在这样 5 个方面。

 归纳总结成以下 5 个方面, 然后借助教材阐述:

 (此处结合书本第 92-94 页)

 1. 家长对家校沟通问题的认识不足 2. 没时间去学校与老师沟通 3. 不知道应该和老师谈什么 4. 不愿反映孩子在家中的不良表现 5. 不相信老师反映的孩子在校表现

 第二板块

 家校沟通是教育子女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家校沟通的过程和内容)

  据调查研究, 很多家长会认为, 把孩子送到学校, 全部教育交由学校负责, 与他人、父母无关。

 这种观点主要是缺乏对家校合作重要性认识。

 古语云“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学校和家庭从中国古代起就是一体的。

 在现代学校教育体制下, 家庭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斯霍姆林斯基曾强调说“最完备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家庭’ 教育, 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

 一、 我们属于哪种类型的家长?

 1. 负责任型的家长 部分家长往往会把问题看的非常的严重, 心里比较紧张, 认为孩子不应该犯某些错误, 大多有“恨铁不成钢” 的心理。

 一旦得知情况, 火气很大, 对学生非打即骂, 在老师面前严厉的训斥自己的孩子。

 此类家长责任心很强, 态度非常的积极, 只要班主任有需要就会积极主动的配合, 对学生也起到强大的威慑作用。

 但是这种独裁式的处理方法仅仅是发挥家长的威严, 有利于减少学校教育的阻力, 保障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但却没有对学生进行情感攻势, 在很多时候学生表面上是屈服了, 但实际上内心是不以为然的, 教育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2. 溺爱型的家长 部分家长比较欣赏自己的孩子, 对其缺点不够重视, 甚至避而不见。

 重养轻教, 尽其所能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 保证孩子不受任何一点委屈和伤害。

 做事听之任之, 不加任何的干涉。

 只要孩子取得一点成绩就给予物质的奖励, 确保孩子在班级中的优越感。在农村此类家长很多。

 许多学生的父母都在外打工, 有爷爷、 奶奶照顾, 这种隔代的家长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就更深。

 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学生都比较自信甚至是自负, 一旦碰到问题却无从下手, 不知该如何解决, 对事物的艰难性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

 3. 搪塞型的家长 部分家长能够明白老师的好意, 也想维护老师的积极性, 不过更不想让孩子受委屈,心疼孩子的委屈, 总认为孩子不懂事, 犯错误有一千个理由一万个原因。

 当得知孩子犯错误时完全附和老师, 甚至能和老师一起批评自己的孩子, 但心里心疼孩子的要命。

 可一离开老师的视线, 对孩子却是嘘寒问暖, 完全忘了作为家长应尽的职责。

 有的家长甚至唱反调, 和孩子一起数落老师挑剔同学, 无原则的迎合孩子, 以求孩子一时的畅快。

 他们只知道爱孩子, 却不知道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4. 漠不关心型的家长 部分家长自身文化水平比较低或工作繁忙, 或家庭情况特殊, 对孩子的教育很不重视。

 孩子送到学校后, 就不闻不问了。

 平时从不会主动来学校或打电话给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

 当孩子出现了问题后, 对老师的通报表现的很不耐烦, 敷衍了事, 不能拿出时间来专门思考孩子的问题。

 见了 孩子也不主动询问孩子的在校表现, 更不会就已出现的问题对孩子进行教育。

 他们认为孩子送入学校就是学校的责任了, 平时的交流完全是多余的。

 如果老师与其主动联系的次数过多就会引起他们的反感。

 一般来说这类家长都比较粗心, 对孩子的许多行为习惯都没教育好, 需要老师花更多的时间和心思。

 我们反思一下自 己的具体情况, 看一看我们属于哪一类家长, 在知道我们自己的情况后, 我们可以冷静地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 关注与学校合作了 。

 二、 家校沟通, 我们关注什么?

 【调查-3】(此处结合书本第 95-97 页)

 我想, 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 我们就在不断地和老师打交道, 和学校打交道。

 请问,在你们和老师打交道的过程中, 主要关注孩子的哪些方面?

 (现场判断并挑选一些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或者口头表达能力相对较强的家长, 请他们说说, 与学校沟通应该去关注孩子的哪些方面, 并总结。)

 【小结-3】

 1. 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2.

 让学校了解孩子在家里和校外的表现 【调查-4】

 一般而言, 关于学校方面, 你们比较注意那些方面的内容 【小结-4】

 1. 了解学校的教育、 教学要求 2.

 学习其他家长的教育经验 总的来说家校之间坦率而真诚的交流是良好的家校合作的基础, 学校和家庭之间都想把自己所想和所做的事情告诉对方, 因此交流势在必行。

 教师可以把学校的教育计划、教育目标、 教育方法和日 常活动告诉家长, 让家长对学校教育有一个大致的了 解。

 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家庭背景、 经济、 生活情况告诉老师, 以便老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学校鼓励家长对学校提出要求, 把家长所了解的情况、 关心的问题和心中的想法告诉学

 校, 学校也不断地通过交流渠道对家庭教育的模式和过程不断地指导, 双方在互动中获益, 交流中发展。

 所以没有家长参与的学校教育是没有针对性, 没有个性的教育; 没有学校指导下的家庭教育更是盲目 自 发的教育, 只有家校合作的教育才是完备健康的教育。

  第三板块

 如何与学校沟通合作 (家校沟通的时机、 方法和原则)

  一、 再看家长与学校教育的沟通合作 1. 家长有权利和义务参与学校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 有权利和义务让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他们希望知道学校是怎样教育他们的子女, 希望了解学校的政策和计划, 子女受教育的权利是否受到侵犯, 是否被体罚了等等。

 例如:

 苏州昆山市某学校, 家长们为了更好的使子女健康成长, 要求学校每星期让家长到学校与自己的孩子一起活动, 家长还成立家长委员会, 定时定期到学校办公, 参与教育过程, 督查校方的教育教学工作, 了解孩子的三餐营养, 活动和上课的时间搭配, 孩子上学和放学的接车问题, 安全问题, 生活问题等等。

 2. 家长有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参与学校教育。

 从理论上说, 家庭教育是个体在整个社会化过程中的最关键时期的教育。

 因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正处在大脑迅速生长发育时期, 也是潜意识学习的最佳时期和人格陶冶的最重要时期。

 把握家庭社会化方向的人自然是家长。

 所以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关键。

 家长和孩子的特殊血缘关系决定了家长在孩子的身 心发展中起着非同一般的作用。

 子女和家长的亲情关系、 经济关系以及家长在日 常生活中的表率作用, 树立起家长在家庭中的权威性, 这种权威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 因此, 家长有自 己的优势和能力参与学校教育。

 二、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应该注意什么?

 【调查-5】

 请大家回忆一下, 我们曾经在什么时候去和学校老师做过交流?

 【小结-5】

 开学时、 换老师时、 孩子犯错时、 我从外地回来时、 放假前、 考试后。

 学校家庭两方面教育是否密切配合, 重要的一条是要及时交流信息。

 教师要了 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及对待父母的态度等, 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生的思想工作。

 家长也想要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 并且还想知道学校是怎样开展工作的。

 建立家校联系后,能使这一渠道更畅通, 学校与家庭教育更有时效性、 针对性、 目 标要求更一致。

 【调查-6】(此处结合教材第 97-101 页)

 如果我们现在要去和老师交流沟通, 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小结-6】

 1. 要做好与学校沟通的工作, 一定要相信学校, 相信老师 2. 要常到学校走走, 多找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聊聊 3. 在老师面前不要为孩子护短, 要实事求是 4. 家长与老师沟通交流要有一定的准备 三、 家校合作的途径 家校合作的有效建立, 必须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去, 同样家长要参与到学校管理和改革中来, 实现真正的沟通与互动, 下面介绍几种家校合作的常用途径和方法。

 1. 接待老师家访。

 家访是学校和家长联系的重要渠道。

 老师来家访, 面对面分析问题, 总结经验, 不埋怨、 不指责、 不批评, 切实寻找问题, 解决问题, 促进学生发展,同时, 家访要协助老师了解家庭背景, 人员结构, 家访过程中要有礼有节, 一定要让孩子在场, 真正起到教师、 学生、 家长之间...

推荐访问:家长与学校要加强沟通合作 沟通 家长 完整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985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B2-2009076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