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85范文网>事迹材料 > 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全文完整)

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全文完整)

2022-08-02 19:54: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全文完整)

 

  12013 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详细事迹及其颁奖词 “感动中国” 2012 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于 2013 年 2 月 19 日晚 8 点在央视一套综合频道播出, 罗阳、 林俊德、 李文波、张丽莉、 陈家顺、 陈斌强、 周月华艾起夫妇、 何玥、 高秉涵、 高淑珍被选为年度人物。

 下面请跟我们一起走进爱与感动的海洋—— “感动中国” 人物 拨动心灵深处的弦。

 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

 在 2012 年度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 人物的节目录制现场, 无论是观众, 还是主持人、受访者, 似乎都被一种无声的精神力量感动着, 不经意间热泪盈眶。

 2012 年度的“感动中国” 人物, 有的是从事国家高科技研究工作的院士、 工程师, 有的是负责一方工作的人民公仆,更多的则是“小人物”。

 他们中有些人为国家、 民族贡献出了全部青春甚至生命, 更多的则是在看似波澜不惊的平凡生活中赢得了尊重。

 当物欲的强光让人迷失, 当财富与权力霸占一席之地, 当社会的价值取向被影响……静下心来听一听这些人物的故事吧,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热忱让你我重拾感动与感激之情, 拨动你我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那根弦。

 林俊德:

 工作到最后一刻

  【颁奖词】

 大漠, 烽烟, 马兰。

 平沙莽莽黄入天, 英雄埋名五十年。

 剑河风急云片阔, 将军金甲夜不脱。

 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 你永远不会倒下!

 【事迹】

 林俊德, 中国工程院院士、 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 2012 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 52 年, 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 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 在癌症晚期, 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

 大学毕业后, 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

 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

 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 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 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

 在之后 40 多年的科研旅途中, 他先后获得 30 多项科技成果。

 2012 年 5 月 4 日, 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

 为了不影响工作, 他拒绝手术和化疗。

 5 月 26 日, 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

 醒来后, 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 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 一不怕苦, 二不怕死, 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 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 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

 5 月 31 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 先后 9 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

 于是, 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

 病危的林俊德, 在众人的搀抬下, 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 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 5 小时后, 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 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

 这位军人, 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临终前, 林俊德交待:

 把我埋在马兰。

 马兰, 一种在“死亡之海” 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

 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 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陈斌强:

 “绑着” 母亲上班的孝子 【颁奖词】

 小时候, 这根布带就是母爱, 妈妈用它背着你。

 长大了, 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 你用它背着妈妈。

 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 但爱不会, 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事迹】

 陈斌强, 38 岁, 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 9 岁时父亲车祸去世, 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

 2007 年, 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 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 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 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

 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

 那时, 陈斌强的儿子不到两岁, 妻子建议他把妈妈送到养老院去, 他说:

 “一个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 送到养老院,被欺负了怎么办? ” 为了照顾妈妈, 他硬是把儿子提前一年送进幼儿园。

 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 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 骑着电动车行驶 30 公里去学校上班。

 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 说:

 “这样带在身边照顾, 一两天倒可以, 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 ” 可陈斌强做到了, 一连五年, 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

 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

 晚上 9 时, 服侍母亲睡下; 凌晨 1 时, 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 5 时, 闹钟响起, 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 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 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 早上 7 时喂过母亲吃饭后, 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

 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 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 他教着两个班语文, 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 总管学校体艺 2+1 活动。

 他总说:

 “我是跑着走的。”

 何玥:

 主动捐献器官的小学生 【颁奖词】

 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

 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

 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

  2一样飞翔。

 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事迹】

 人物介绍:

 何玥, 女, 12 岁, 广西桂林人, 小学生。

 因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 2012 年 11 月脑死亡。

 在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 3 个月时, 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

 “虽然我们的女儿没了, 但我们帮她完成了心愿, 我们很欣慰!” 在演播室, 何玥的父母从走上舞台的那一刻起, 就几度泣不成声。

 去年 4 月, 何玥即将小学毕业之时, 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

 9 月初, 她的病情突然复发, 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

 在听说生命只剩 3 个月时, 何玥做出了父母亲人都难以理解的决定…… 那天, 何玥对刚打工回家的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是,“爸爸, 我想把器官捐出去, 行不行? ” 吓了一大跳的父亲把何玥骂了一顿, 因为按桂林老家的风俗, 人死后尸体被剖开无异于大逆不道。

 何玥哭了:“我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 最终, 爸爸妈妈含泪同意了。

 11 月 17 日凌晨 0 时 10 分, 小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短短 12 年的人生路。

 凌晨 4时, 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 181 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 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病患。

 在旁人眼里, 何玥一直是个品学兼优有爱心的孩子。

 家里满满一面墙贴着“三好学生” 之类的荣誉奖状。

 2008 年汶川地震时, 她曾让父母捐出一个月的工资。

 被查出脑瘤后, 学校为她捐钱, 她却要把钱捐给更需要的人…… 为了给小何玥治病, 何玥父母已经欠下了 10 万元的债务。

 但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 他们拒绝了器官捐献的补贴, 也从未主动找过接受何玥器官救助的患者。

 他们想以最美的方式, 实现女儿的“最美愿望”。

 陈家顺:

 “变身” 民工的“卧底局长”

  【颁奖词】

 为乡 亲卧底, 你吃遍所有的苦, 为百姓打工, 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

 你乔装改扮, 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 你隐姓埋名, 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 为了谁。

 【事迹】

 人物介绍:

 1968 年出生, 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 从 2007 年 9 月起, 陈家顺先后深入多家用工企业, 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 打工。

 在很多被陈家顺关照过的农民工眼里, “陈老师” 好像什么都不怕。

 但陈家顺说自己有“软肋”, 最怕的就是“老百姓说你们干部骗人”。

 现年 45 岁的陈家顺, 是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记者在演播室内见到他, 腰板挺直, 但身材明显单薄, 脸上多少看得出知识分子气息。

 虽然在舞台上尽力放慢步伐, 但他仍没法儿掩饰平日走路频率很快的习惯。

 几年前, 陈家顺被派往浙江义乌, 担任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

 麻烦事接踵而来:

 此前劳务输出由乡 镇、 村负责宣传动员, 但是乡 亲出去后常说外面的情况和听到的宣传不一样。

 陈家顺成了乡亲们的“出气筒”, 有打工者甚至想揍他一顿。

 陈家顺辗转反侧, 问题出哪儿了? 为把真实的用工信息传达给乡 亲, 也为了更好地给乡 亲们维权, 他下了决心:

 以一个普通农民工的身份去求职, 实地体验农民工的生活工作。

 不曾想, 一“卧底” 就是好几年。

 他几次进出工厂和农民工子弟学校, 当过组装工、 装卸工, 看过仓库, 当过“猪倌”。“你是农民工吗? ” 他说刚开始“卧底” 时, 别人常直截了当地问他, 因为他的书生气与干活手势, 看着十有八九是个“假民工”。

 去一家养殖场面试时, 陈家顺特意摘掉了 400 多度的近视眼镜, 厂方说他不像养猪人, 他立马回应“别看我像不像, 要看我是不是能干得下来!”

 “最受不了难闻的气味, 开始两天连饭都吃不下去, 直到一周后才基本适应。

 每天早上起来最辛苦的就是清洗猪舍,刚开始时要花 3 小时才清洗完, 后来熟能生巧, 只花 1 小时就能干完了。” 一个月后, 陈家顺在重点收集了工作环境、生活条件、 工资待遇、 子女上学等“情报” 后辞职, 推荐了几位乡亲来这里务工。

 为了尽可能多地了解各行业信息, 陈家顺逼着自己快速学习、 上手。

 比如, 刚学会养猪, 又得适应工厂流水线上的作业。“卧底” 打工时, 但凡找到用工条件相对优越的, 总会眼前一亮。

 他曾应聘到一家中等规模的饰品厂, 待遇和条件很不错:

 保底工资不低, 因工作需要加班, 厂里会补发加班费, 还有免费的工作餐。

 一个月后, 他介绍了 20 多名老乡过来, 事先郑重其事和老板谈好条件:

 报销工人过来的车费, 每月的工资按时发, 尽量给工人安排技术性岗位…… 有人说他这样做太辛苦了, 他却认个死理:“别总觉得老百姓抱怨多, 其实他们讲究的就是实在和信任。

 你提供的用工信息与实际情况相差十万八千里, 怎么指望大伙儿相信你? 我们当官的, 如果今天的事情都做不好, 又怎么指望让老百姓相信你描绘的蓝图? ”

 陈家顺爱给自己找麻烦, 很多农民工朋友都有他的手机号, 他早已把自己当成了他们中的一分子。“我们再辛苦, 终究背后是有组织依靠的, 而农民工呢? 他们漂泊异乡 , 无依无靠, 那是真的辛苦!” 随着在媒体上的曝光率不断增多, 现在陈家顺“卧底” 越来越难了, 但他说, 只要心里装着农民工朋友, 即便换个方式, 也可以为他们做事。

 高淑珍:

 守护“炕头课堂” 14 载

  3【颁奖词】

 粗糙的手支起课桌, 宽厚的背挡住风雨。

 有了爱, 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壮起来。

 你的心和泥土一样质朴, 你洒下辛苦的种子, 善良会生长成参天大树。

 【事迹】

 高淑珍, 56 岁, 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普通农村妇女。

 她的儿子王利国 4 岁得了类风湿, 落下残疾,到上学年龄不能上学。

 高淑珍心疼儿子, 想在家办个小课堂。

 由于附近村庄也有些因肢残不能上学的孩子, 1998 年 4月她的“炕头课堂” 开讲。

 老师是女儿王国光, 5 个孩子、 4 张课桌、 2 块小黑板和借来的旧课本……高淑珍家里响起读书声。

 “炕头课堂” 一开就是 14 年。

 14 年间, 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 却从未收过一分钱。

 母女二人每天用自行车接送孩子, 中午就在她家一起吃大锅饭。

 渐渐地, 自行车接不过来, 她一咬牙买了旧面包车。

 有两个肢残严重的孩子,她怕路上颠坏了, 就一直抱怀里。

 再后来, 为让孩子少受罪, 她索性让孩子住在家里, 免费吃住读书。

 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 高淑珍为多挣几个钱, 每天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 驮着批发来的日用品赶集, 一骑就是 100 多里地。

 有时下大雪没有集市, 高淑珍就走街串户地卖。

 她说,“我一天出去挣十块、 二十块, 给孩子买点好吃的, 我心里头欢喜, 骑着车子都有劲。”

 张丽莉:

 “最美女教师”

 【颁奖词】

 别哭, 孩子, 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

 你们的老师, 她失去了双腿, 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 她大你们不多, 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

 都说人生没有彩排, 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 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

 【事迹】

 张丽莉, 女, 28 岁。

 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 分配到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任初三(3)

 班班主任。

 2012 年 5 月 8 日, 放学时分, 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

 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 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 撞向学生, 危急时刻, 张丽莉向前一扑, 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 自己却被撞倒了。

 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辗压过去, 肉都翻卷起来, 路面满是鲜血, 惨不忍睹。

 被轧伤后她有时清醒有时昏迷, 在送医院的途中, 还对大家说:

 要先救学生。

 昏迷多天后, 张丽莉醒来的第一句话是:

 “那几个孩子没事吧!”

 经过抢救, 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

 她的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的后果会是怎样, 但张丽莉很快接受了事实, 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当时车祸的场景我还记得, 很幸运, 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 你们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学生, 也保住了命, 今后一定会幸福的。”

 有人问张丽莉, “你后悔吗? ” 她回答:

 “不后悔。

 这样做是我的本能。

 我已经 28 岁了, 我已和父母度过 28 年的快乐时光。

 那些孩子还小, 他们的快乐人生刚刚开始。”

  李文波:

 南沙守礁 97 个月

 【颁奖词】

 二十年坚守, 你站成了一块礁石, 任凭风吹浪打。

 却只能愧对青丝白发。

 你也有梦, 可更知肩上的责任比天大。

 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 在那里, 祖国的风帆从不曾落下。

 【事迹】

 李文波, 男, 48 岁, 山东平度人, 中国海军南海守礁士兵。

 李文波 21 岁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 当年入伍, 三年后赴南沙永暑礁守礁。

 20 多年来, 他先后 29 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 累计守礁 97 个月, 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 140 多万组, 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 时间最长、 成果最丰的纪录, 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

 长期恶劣环境下的生活, 李文波的身体大不如从前, 风湿病越来越重, 但他仍然坚持一次不落地守礁, 还经常顶替战友。

 除了坚...

推荐访问: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事迹 中国十大 感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24985范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B2-20090765-56